首頁 > 科教文衛(wèi)

西安市三十余家博物館暑期推出一百四十多項活動
2023年08月03日 10:42 西安日報

  2000多年前,孔子和他的學生周游列國,在天地大課堂修身養(yǎng)性、增進學識,成為研學旅行的最早詩篇。如今,博物館這個“課堂”正在古城為孩子們提供著真實而鮮活的知識。

  記者從西安市文物局獲悉,今年暑期,該局通過認真梳理全市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研學資源,推出了30余家博物館140多項適合中小學生特點需求的展覽課程和研學活動,各博物館以舉辦科普講座、小小講解員、文物考古和修復師、親子體驗互動教育等多種形式,增強博物館學習的趣味性、互動性和體驗性,積極探索西安博物館研學示范項目。

  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市文物局今年暑期推出的30余家博物館140多項展覽課程和研學活動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好評,不少研學活動場場爆滿,不僅讓文物“活起來”“火起來”,還成為流動的課外學堂。

  西安博物院推出的“西博小司空”,通過參觀小雁塔及博物館、動手拼出“長安城”,制作“小雁塔”、繪制彩色T恤等活動,幫助孩子們塑造多元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及價值觀,鍛煉孩子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。西博“尋寶”考古研學,在講解過程中結合文物鑒定的相關知識,以模擬文物修復為互動體驗方式,為孩子們傳遞“國寶知識”。

  西北大學博物館推出的《我在西大修文物》,以西大考古出土的文物為基礎,教學內(nèi)容結合青少年興趣與特點,涵蓋石器,陶器以及唐三彩修復等方面系列課程,讓孩子們從歷史中挖掘和汲取中國文化智慧,提升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,深入了解歷史,在體驗中收獲,在體驗中成長。

  西安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他們還積極探索全市博物館教育項目的“菜單式定制化”產(chǎn)品供給方式,大力開展館校共建活動,并通過創(chuàng)建研學實踐基地、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體驗基地、研學試點營地,構建常態(tài)化公眾教育、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文化教育和特色研學教育“三位一體”的共建共享教育格局,推廣“以需定供”的社教服務,精準對接人民群眾文化需求,讓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在活動中煥發(fā)生機活力,實現(xiàn)更廣泛的文化傳播。(記者 楊明)

責任編輯:崔景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