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
首頁 > 文化旅游

陜西首次發(fā)現宋金時期長條形窯爐
2024年09月04日 09:56 陜西日報

  9月3日,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:考古工作者在陜西首次發(fā)現宋金時期長條形窯爐,且保存狀況較好。

  今年7月,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對西安市西咸新區(qū)灃東新城FD3-10-13宗地工程遺址進行了發(fā)掘。該遺址位于灃東大道以北、科源一路以東、科源路以西、灃東二路以南,年代為宋金時期。

  在發(fā)掘區(qū)域內,考古人員共清理8座灰坑和1座陶窯。陶窯由窯室、煙道、火膛、窯門和操作間5部分組成。窯室平面呈東西向長條形,從現存部分推測應為拱頂、平底。豐鎬隊工作人員付仲楊告訴記者,從已公布的資料來看,宋金時期長條形窯爐多發(fā)現于京津地區(qū),在陜西還是首次發(fā)現。

  考古人員發(fā)現,窯室內填土為紅褐色花土,土質較疏松,內含大量紅燒土塊和少量草木灰。窯門位于窯室東南角,用泥坯磚平砌封堵,縫隙間填塞泥土,內側經火燒后呈紅色。煙道位于窯室西壁中部;鹛盼挥诟G室與操作室之間的生土梁中,自西向東共有9個。操作間位于窯室南部,其南部被現代排水管道破壞,東、西壁僅存北段部分。陶窯出土有筒瓦、板瓦、溝紋磚、泥坯磚和石塊等。從該窯主要出土磚、板瓦與筒瓦等情況可推斷,該窯址是用來燒制磚瓦等建筑構件的。其周邊未發(fā)現同時期的陶窯,且窯室壁面粗糙未加修整,推測其應屬民窯。

  從窯爐形制特征來看,考古人員判斷,其可能來源于隋唐時期北方地區(qū)的多火膛連室窯。這次考古發(fā)現,為研究宋金時期窯爐工藝傳承與磚瓦手工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了重要參考。(記者 趙茁軼 張琪悅)

責任編輯:王雨蜻

友情鏈接: 中國政府網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 群眾新聞網 西部網 西安日報 華商網 西西新聞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