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
首頁 > 文化旅游

秦兵馬俑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投入使用
2024年09月09日 10:15 中國新聞網

  中新社西安9月8日電 (記者 阿琳娜 梅鐿瀧)“秦兵馬俑考古發(fā)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遺址保護研究國際會議”8日在西安召開,大會發(fā)布了秦兵馬俑一號坑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及二號坑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保護平臺建設成果。

圖為兵馬俑一號坑內的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。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
圖為兵馬俑一號坑內的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。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

  秦兵馬俑一號坑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位于一號坑修復區(qū),包含應急保護實驗艙、艙內環(huán)境調控系統(tǒng)、專用照明工作系統(tǒng)、工作記錄系統(tǒng)、文物信息采集系統(tǒng)、文物吊運裝備、文物專用定制裝備等,構建起從考古發(fā)掘現場到實驗室修復的全流程閉環(huán)體系,使彩繪俑尤其是漆底彩繪得到更為及時的全面保護。

  考慮到秦兵馬俑二號坑1994年第二次發(fā)掘曾經出土大量彩繪跪射俑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二號坑內建設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保護平臺,除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外,還對發(fā)掘現場進行環(huán)境控制,并建立人員、文物、覆土運輸通道,讓考古發(fā)掘在全面保護中進行。

圖為兵馬俑二號坑內的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保護平臺。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
圖為兵馬俑二號坑內的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保護平臺。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

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副主任惠娜表示,兵馬俑埋藏在地下多年,生漆層已經劣化,在挖掘的瞬間生漆層存在脫落的風險,F場應急保護實驗室和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保護平臺建立后,將極大提高在生漆保護、彩繪保護方面的能力,使彩繪能更好地保存在陶俑身上。

  秦兵馬俑一號坑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、二號坑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保護平臺正式投入使用,為考古現場發(fā)掘與文物保護提供實驗分析與修復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與調控等能力保障,實現文物從出土環(huán)境向文物庫房保存環(huán)境的平穩(wěn)過渡,探索形成“現場應急保護體系+考古平臺體系+專用裝備+信息化支撐體系”的秦兵馬俑發(fā)掘新模式。(完)

責任編輯:王雨蜻

友情鏈接: 中國政府網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 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 群眾新聞網 西部網 西安日報 華商網 西西新聞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